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 目: 海洋工程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层 次: 专科起点本科
专 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
年 级: 年 季
学 号:
学 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22年5月6日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海洋开发提供装备,伴随着我国对海洋开发步伐的加快,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把我国建设成海洋强国,加快对海洋油气等资源的开发,将成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难得的契机。本文就以此作为基础,对我国海洋工程产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深入的研究,首先对海洋工程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之后对海洋工程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研究,从国际海洋市场发展状况出发,回归到我国船企全面进入海洋工程为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海洋工程产业的未来发展带来具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海洋工程;海洋能源;发展前景
目 录
引 言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渐稀缺,全球海洋资源开采日益高涨起来,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作为一个陆地文明国家,海洋国土开发比较薄弱,现在中国的海洋开发能力主要集中在浅海,海洋资源的全面利用、深海的开发能力还不足,也没有相应经验。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石油产量的1/3以上来自海洋,而我国2010新增石油产量的85%来自于海上,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加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作为获取海上资源的平台、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海洋工程装备主要指的是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装备,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高风险的特点,是先进制造、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体,各个国家都把它作为开发海洋的利器予以重点的规划。
1 海洋工程产业发展现状
1.1 海洋工程产业战略地位
未来几年,仅海洋油气开发一项,全世界就需要100多艘FPSO(浮式生产、储存和卸载装置),200座钻井平台,相当于800亿美元。2006年,全球对海洋工程设备依然保持旺盛的需求,2006年1~6月,全球海洋工程设备订单已经达到80亿美元,远远高于2005年同期水平。美、英、日、韩等国的海洋工程建造占据了该产业较大的世界市场份额。而韩国海洋工程产业尤其引人注目,2005年在国际重大海洋工程项目招标中,韩国屡屡击败欧美竞争对手,夺得大宗订单。截止到2005 年10 月底,韩国船厂已正式签订的海洋油气工程设备生产合同金额总计达60.5亿美元。所承接的海洋工程设备不仅包括石油钻探船、FPSO等,还大量承接了国际最先进的大吨位半潜式钻井平台和深海油气集输设备等海洋工程高端产品。
海洋工程及装备项目在各国的海洋规划中会越来越重要,发展海洋工程事业已经成为国际性大趋势和各沿海国家的战略抉择。北美和西欧国家一直是世界海洋工程市场上的最活跃分子,他们通过政策鼓励和资金扶持来保持海洋工程
1.2 海洋工程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近年来海洋开发“热”的升温,特别是专属经济区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实施,海洋工程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
在潜水器技术方面。目前世界上建造的载人潜水器超过160艘,无人潜水器超过1000艘。日本继1989年建成深海6500 米载人潜水器“SHINKAI6500”以后,于1993年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潜深10000米的无人潜水器,用于深海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的调查研究。经过“七五”和“八五”的工作,我国的潜水器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无人潜水器方面,某些项目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在载人潜水器方面,潜深600米的“7103”深潜救生艇是我国第一艘载人潜水器,还有300米工作水深的“QSZ—II型双功能单人常压潜水装具系统”、潜深150米的鱼鹰I号和双功能的鱼鹰II。综合国内从事潜水器开发的各院校、研究院和研究所的力量,我国已具有开发深海载人潜水器的技术能力。
在海底管线埋设、检测和维修技术方面。我国海底电缆的铺设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第一条国际通讯电缆于1976年完成,1993年成功研制出MG-I型海缆埋设犁,并于同年成功完成中日光缆的埋设任务。上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SMD(Soil Machine Dynamics Ltd.)公司和Land& Marine Eng公司建造了不少拖曳式埋设系统。而美国的海洋系统工程公司为AT&T研制的SCA- B号埋设机是一种ROV型(水中航行型)的埋设机。可在1850米深用喷水的方式埋设电缆至地下0.6米,可以取出埋深在1.2米以内的电缆,埋设电缆直径为300毫米。履带爬行自走式、带有不同功能挖掘机构的埋设机是海底管道及电缆的埋设技术的发展趋势。在这种履带车载体上通过更换不同的挖沟机械,装备各种探测设备后,既能在沙泥底中进行埋设作业,也能在软岩底中进行埋设作业;既能铺设又能跟踪、挖掘、检修、复埋;既能在水下,也能在浅滩或滩涂工作。目前,这种自走式埋设机已有20多台。
作为开发海洋资源的一种活动,海洋空间利用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最早利用海面空间是两千多年前的海上交通运输。然而直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海洋工程等技术的逐步提高,以及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陆上用地日趋紧张,使人们更加重视海洋空间的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可分为几个方面。第一、生活和生产空间;第二、海洋交通运输;第三、储藏和倾废空间;第四、海底军事基地。
解决海洋空间利用的工程技术问题也是近年来海洋工程界研究的热点。
1.2.1 超大型浮式海洋结构的研究
在这方面,目前进行最广泛和深入的是日本和美国。日本于1999年8月4 日在神奈川县横须贺港海面上建成海上浮动机场。这个浮动机场于1995年开始研制,它由6块长380米、宽60米、厚3米的箱型结构焊接而成,上有一条1000米长,最大宽度达120米的飞机起降跑道。这种机场具有很大的军事价值,战时可以作为支持作战飞机的移动基地使用。美国Wielding设计院曾为纽约4号机场设计了FLAIR海上机场方案,面积达6平方公里(3600米×1680米),包括滑行跑道2条,飞行跑道4条,能够满足包括13747大型客机在内的每小时100架次的起降要求。
在我国,对超大型浮体结构的研究工作几近空白,但这并不是说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对这方面的国际发展趋势和动态缺乏了解,而是对在我国进行超大型浮体结构的应用前景及研制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缺乏认识,在研究经费上缺乏支撑。
1.2.2 海底军事基地
海洋空间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海底军事基地的建造,其中包括海底导弹和卫星发射基地、反潜基地、作战指挥中心和水下武器试验场等等。目前,世界上海底军事基地最多的要数美国和前苏联。美国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制定一系列建立海底军事基地计划,并逐个完成了“海底威慑计划”,“深潜系统计划”、“海床计划”、“深海技术计划”等等。譬如,美国设计的陀螺型“水下居住站”可供5人小分队在2000米深的海底完成持续20天的任务;建在佛罗里达的迈阿密东南50海里海底的“大西洋水下试验与评价中心”可供潜艇和水下武器试验使用。我国虽然在小型载人潜水器和无人遥控潜水器等方面已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相关的科研成果,但以军事为目的,能在复杂的水下环境下隐蔽工作,并能完成多种作战功能的海底军事基地的研究仍处于空白。然而,作为海洋空间利用的重要方面,海底军事基地的开发将会提到议事日程,它不仅能提高我国军事力量和军事威慑力量,而且也会带来其他配套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